粟裕大将为何会得罪两位半元帅?
1958年5月27日,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,原本军事建设的整风会变成了对粟裕火力全开式的批判会。对此人们一直有一种说法,粟裕之所以遭此批判,主要是“得罪”了“两个半元帅”,这“两个元帅”指的是彭德怀、聂荣臻,“半个”则是指的陈毅。
粟裕,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将,幼年起名粟多珍、志裕,侗族,生于湖南会同。中国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杰出的军事家、战略家,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,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。他1927年加入中国我党,参加南昌起义,后进入井冈山,参加历次反“会剿”和全部五次反“围剿”战争。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。抗日战争期间,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、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。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,后兼第六师师长。解放战争期间,任华中野战军司令、华东野战军副司令、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,主要指挥高邮战役、陇海线徐(州)海(州)段战役、苏中战役、孟良崮战役、济南战役、淮海战役、渡江战役、上海战役等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、中国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、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。1955年9月27日,被授予大将军衔,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、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。
粟裕“得罪”的两个元帅中,彭德怀是第一个。1952年,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回国养伤,在周恩来提议下,彭德怀开始主持军委工作。1954年10月,粟裕被任命为总参谋长。按照党组织结构,粟裕领导下的总参,是受军委直接领导的。然而,在几年工作中,粟裕的一些越权行为,却让彭德怀有些意见。比如马祖列岛的战略部署和擅自通知志愿军撤军问题上,这原本是军委的权力,粟裕却擅自主张,这让极为看重组织纪律的彭德怀内心不舒服。
具体来说,彭德怀与粟裕的分歧源于工作方法和职责理解的差异。作为总参谋长,粟裕在处理一些紧急军务时,有时会直接向主席汇报,而没有经过身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的彭德怀。这种越级的做法,让彭德怀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。特别是在一些战略部署和志愿军撤军的问题上,粟裕的决策引发了彭德怀的不满。虽然粟裕的出发点是为了尽快解决问题,但在彭德怀看来,这是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。
不过,一些历史文章提到,彭德怀对粟裕进行了大力批评,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。真实历史上,对于粟裕的越权行为,彭德怀的确是有些意见,但彭德怀是一个实事求是、有原则、刚正的领导人,他批评粟裕,一切都是为了国家。而且根据历史记载,彭德怀对于粟裕的批评,并没有一些书籍上说的那么激烈。实际上,粟裕一系列“越权”行为,并不是他有什么野心,而是粟裕是一个纯粹的军人,对于政治上的细节,他不是很擅长。粟裕就曾对总参作战部部长张震提到,有时候,他真的不知道哪一些事情应该向主席汇报,哪些事情向彭德怀汇报。
粟裕“得罪”的第二个元帅是聂荣臻。聂荣臻元帅对粟裕有意见,是发生在1952年,那时聂荣臻是总参代理总长,粟裕是副总参谋长。为了主席身体着想,也考虑到主席事务实在繁忙,聂荣臻便指示相关文件,先送到他那里去,然后具体工作,由聂荣臻本人向主席汇报。1952年7月,主席召开了军委会议,主席点名批评了聂荣臻,说道:“你们对我进行文件封锁,这我是要严厉批评的。”张震见气氛紧张,聂荣臻不说话,他赶紧说道:“主席,聂荣臻同志也是看您工作繁忙啊!”最后聂荣臻表示,已经认识到了错误,并认真反省给中央写一份检讨。想不到这次会议,却让粟裕领会错误,他认为自己也有错误,于是,粟裕也给主席写了一份检讨,指出自己不应该每半个月给主席写一份报告。拿到粟裕报告后,主席将聂荣臻和粟裕的报告做了对比,表扬了粟裕,批评了聂荣臻。这件事自然让聂荣臻对粟裕产生了一些误会。
在这次事件中,粟裕的出发点是为了减轻主席的工作负担,他误解了聂荣臻的意图,认为自己也有责任向主席直接汇报工作。然而,这种做法却无意中加剧了聂荣臻的误会,使得聂荣臻对粟裕产生了不满。聂荣臻认为粟裕没有尊重他的职权,也没有理解他的工作安排。这种误解和不满,最终导致了聂荣臻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对粟裕的批评。
而所谓的“半个元帅”是陈毅。陈毅与粟裕的恩怨,主要源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分歧。在商量在哪儿打敌人这个问题上,陈毅和粟裕想法不太一样。不过后来,陈毅得知党中央已经点头同意了粟裕提出的“先在内线打赢几仗,然后再往西边推进”的策略,他立马就转了念头,开始全力挺粟裕。结果,他们拿下了“苏中七战七捷”大胜仗。
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闭幕会议上,主席为粟裕说了几句实事求是的好话,提到粟裕在战争时期立下的功绩,党是应该记住的。在主席肯定下,粟裕最终过关,不过,中央撤掉了粟裕总参谋长职务,改由黄克诚担任。在这次会议上,陈毅确实对粟裕提出了批评,不过他专门挑粟裕的“个人主义”问题来说,表面上挺狠,其实是在给粟裕打掩护。等粟裕在第二次大会上做完自我批评,陈毅立马走过去,拉着他的手就说:“讲得很到位嘛。”说完,他还率先鼓起掌来,表示这事就这么过了。所以说,陈毅的批评只能算“半拉子”。
对于这次事件,上世纪六十年代初,粟裕和陈赓一同在上海养病期间,陈赓曾一针见血地说道:“粟裕政治经验不足,人情世故上多少是有些欠缺的。”粟裕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,在战争年代立下了赫赫战功。然而,在政治斗争中,他却显得相对稚嫩和缺乏经验。他过于直率和坦诚的性格,使得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容易得罪人。同时,他对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认识不足,也导致他在面对批判时难以有效应对。
尽管如此,粟裕仍然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革命家和军事家。他的军事才能和战功是不可磨灭的,他的忠诚和担当也是值得称赞的。在遭遇不公和批判时,他保持了冷静和理智,没有因此丧失信心和斗志。他坚信自己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,也相信历史最终会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。
1994年12月底,《人民日报》等几份官媒发表了时任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的一篇文章。在文章中,刘华清代表军委正式为“粟裕平反”。这次平反不仅恢复了粟裕的名誉和地位,也让他在历史上得到了应有的评价和认可。虽然平反来得有些迟,但对于粟裕来说,这无疑是一种迟到的正义和慰藉。
- 上一篇: LOL找人开黑,轻松组队上分攻略!
- 下一篇: 猎聘网体验与评价:求职是否靠谱?
新锐游戏抢先玩
游戏攻略帮助你
更多+-
02/22
-
02/22
-
02/22
-
02/22
-
02/22